您的位置: 官网
新闻中心
基层要闻

东华重工输送机事业部:以“有解思维”破“无解瓶颈”

作者: 米超 王胜  发布日期:2023年12月25日

百舸争流,奋楫者先;千帆竞发,勇进者胜。

作为一家有着65年历史的“老国企”,东华重工输送机事业部想要立足于日新月异的装备制造企业之林,必须走改革发展创新之路。机构臃肿、冗员多、效率低的痼疾在一段时间内困扰着他们,成为“无解瓶颈”。

今年以来,输送机事业部聚焦主责主业,坚持将“有解思维”深度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,大刀阔斧实施机构改革,深推精益管理,聚力创新创效,职工队伍整体能力显著提升,全员全年劳动效率达近100万元/人,通过“有解思维”,推动“难题有解、瓶颈必破”。

培土——强筋壮骨显担当

紧盯“优化整合”下好先手棋。

该事业部持续深化“六定”工作,优化人力资源内部配置,深化推行“大部门、扁平化”管理,推动瘦身强体、精兵简政,管理效能、工作效率显著提升。根据业务类别,车间由5个整合到3个,规范化减员近400人,清理劳务用工40人,缩编机构3个,内部转岗培训44人。充分发挥薪酬正向激励作用,制定《一岗多能人员工资结算管理办法》,工资向重点岗位、关键岗位,朝着生产一线、一岗多能职工倾斜。“不会焊工的电工,不是好钳工”,这样身兼数职的“多面手”,正成为新时期事业部职工的新标签,大家不分年龄,积极学习掌握新技能,提升自身含金量。

健全完善中层、一般管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,持续推进管理技术人员年度综合考评、管理人员月度考评,精准考察评价干部政治素质,强化考核结果运用,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薪酬、晋升、惩处挂钩,做到能者上庸者下,形成激励干部敢于作为、勇于担当、善于成事的正确导向。

今年以来,5名“80后”年轻干部走上中层管理岗位,一名“80后”进入领导班子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。职工队伍整体能力、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,较改制前提高近30%。

施肥——一分一厘巧增效

“看似日常管理‘小切口’,却蕴含着降本增效的‘大文章’,我们要算好成本管控账,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,省下的成本就是赚到的效益。”该事业部党委书记、总经理李强在经营分析会上说道。

他们牢固树立长期“过紧日子”思想,通过集中学习、头脑风暴等方式,传达学习过紧日子相关要求,教育引导广大职工从节水、节电、节能等细微处做起,从纸张节约、废旧利用等点滴省起,积极主动压减开支,全员全力降低成本,让勤俭节约思想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“现在大家都精打细算,一根旧焊条、一个生锈的螺丝帽、一个破损的砂轮片都舍不得丢。”铆工周师傅边把地上的半根焊条收入工作包边说道。他们深入开展“两增三降四提升”活动,将成本费用层层分解,针对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的价格差异,巧用避峰填谷政策,结合生产实际,调整用电高峰期大型生产设备运行时间,电费较同期减少60余万元,减幅超30%。

他们抓好日常生产中“一分一厘小切口”,开展“大众创新、全员创效”活动,鼓励职工小改小革和发明创造,2023年累计申报双创成果43项,节约费用50余万元。持续盘活闲置资产,开展两金清理、清仓利库和资产清查等专项整治活动,节省资金362万元,盘点各类物资近3000条,复用物资1110余吨,变现270余万元。

补水——智能化带来新曙光

该事业部充分依托技术力量,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。

加快科技项目研发。聚焦“新型高效无基础带式输送机设计研发”、“带式输送机三维标准化零部件库的建设”项目,实现产品设计、工艺、仿真分析集成化一体化研发管理,推动带式输送机研发朝着更高效、更规范、低风险发展,在技术上靠拢国际标准。

着力提高生产效率。他们在结构件车间新增两台搬运机器人、一台焊接机器人,打造自动化生产线。“设定程序后,设备可以24小时连轴转。”技术人员算了一笔账,“机器能顶1名铆工和2名焊工,有效降低职工劳动强度,改善产品质量,提高生产效率,成本也实现直线下降。”

科技赋能客户服务。锚定“心无旁骛服务山东能源主业高质量发展”目标定位,利用信息化手段,不断更新客户档案,积极利用数字化、信息化等手段,实现客户档案管理电子化、智能化,切实收好、管好、用好各种档案,适应客户需要,为客户做好反馈服务。今年以来,累计开展皮带机安装技术服务、营销服务265次,回访52次,售后服务213次,销售皮带机近50台。

(未经授权禁止转载)